齒輪油泵的結構在泵體中裝有一對回轉齒輪,一個主動,一個被動。這兩個齒輪的相互齧合將泵內的整個工作腔分爲兩個獨立的部分:吸入腔(A)和排出腔(B)。當齒輪從齧合到脫開時,在吸入側(A)形成局部真空,液體被吸入。而被吸入的液體充滿齒輪的各個齒谷後,被帶到排出側(B),並在齒輪進入齧合時液體被擠出,形成高壓液體並經泵排出口排出泵外。
關于
齒輪油泵機械密封檢修誤區及汽蝕原因,以下是詳細的分點表示和歸納:
一、齒輪油泵机械密封检修误区
動環密封圈越緊越好:
誤區:部分檢修人員認爲動環密封圈越緊,機械密封裝置的穩定性能會越好。
實際影響:過緊的動環密封圈會加劇密封圈與軸套間的磨損,增大了動環軸向調整、移動的阻力,在工況變化頻繁時無法適時進行調整。此外,還可能導致彈簧過度疲勞易損壞,使動環密封圈變形影響密封效果。
彈簧壓縮量越大密封效果越好:
誤區:有觀點認爲彈簧壓縮量越大,密封性能會越好。
實際影響:彈簧壓縮量過大,可導致摩擦副急劇磨損,瞬間燒損。過度的壓縮會使彈簧失去調節動環端面的能力,導致密封失效。
靜環密封圈越緊越好:
誤區:靜環密封圈處于靜止狀態,有人認爲越緊密封效果會越好。
實際影響:靜環密封圈過度緊密會導致密封圈過度變形,影響密封效果。此外,靜環材質以石墨居多,過度受力易引起碎裂,安裝拆卸困難易損壞靜環。
二、汽蝕原因
進口壓力過低:
当齒輪泵进口流量变化较大时,进口压力过低会导致泵内液体的温度上升,产生气泡,进而形成汽蚀现象。
泵正常運行時水面下降:
齒輪泵工作时,如果出口管道的阻力过大、进口流体温度过高或流量过快等因素,都会导致泵排放的流量减小,造成水面下降,产生汽蚀。
液體汽化:
在使用中,当齒輪泵输送液体的压力小于液体的汽化压力时,液体开始汽化,形成气泡。这些气泡随液体流动至某高处时,因高压而急剧缩小破裂,形成液击,产生汽蚀。
爲了避免以上
齒輪油泵的检修误区和汽蚀现象的发生,应确保齒輪油泵在正确的操作和维护条件下运行,并定期进行检修和维护。